華東素質教育網        少年素質教育報華東地區采編發行中心

巧用學具“做數學”,提高學生能力

巧用學具“做數學”,提高學生能力

高密市恒濤雙語實驗學校   儀萍萍

“做數學”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觀點。巧用學具“做數學”進行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、開拓學生的視野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,它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,拓寬和加深他們的知識面,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、信念和判斷,還有助于發展學生智力,培養學生能力,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,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。

一、巧用學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把“趣”還給學生

如課堂教學中,學生通過自己活動,把三根長短不等的小棒圍成不同類型的三角形,并在擺弄過程中,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個角、三條邊和三個頂點組成的。然后,可讓學生來回拉動三角形學具,從“手感”的比較中發現三角形有固定不變的特點,這樣,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,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,順應兒童好奇、好動的特點,集中了兒童的注意力,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。

二、巧用學具,可以開發學生智力

腦科學告訴我們: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,左半腦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動;右半腦支配左半身的活動。反之人的左、右半身的活動可促進人的右、左半腦的協調開發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,讓學生使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活動,可以借助學具的直觀性、形象性和空間特征,使大腦兩半球都得到激活。這樣,一方面可以減緩大腦的疲勞;另一方面學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動基礎上,手腦并用,多種分析器官共同參加學習活動,可使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都得到較為理想的發揮。所以說,學具操作活動符合大腦兩半球的活動規律,有利于充分開發學生大腦的潛力,增強學習效果。

三、巧用學具,有助于形成“問題解決”意識

如:教學“乘法分配律”,可讓學生根據學具卡(見教材圖)自己提出問題,學生可能提出很多的問題(其中包括推導乘法分配律用到的問題),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,選擇出教學新知所需的問題,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,自己解決問題,從而發現乘法分配律。這樣學生在“數學問題解決”的過程中,在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同時,“數學問題解決”意識也得到了強化和培養。

總之,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學具“做數學”,因材施教,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,又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,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。因此,把學具巧妙地滲透并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,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架馭課堂的當務之急,從而較快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。


分享到:
聯系地址:南通市如皋市安定街240號          聯系電話:18862918869 聯系郵箱:248949008@qq.com